这样的人也能成为镇守边境的一方节度,这朝廷真是没个好了!
“怎么,袁大人你这是在教本节度做事?”
而排除文武偏见,
论品级,他比袁浩文这个正五品知府高出整整四级,
虽然看出了吕文忠的怒意,袁浩文却丝毫不以为意:
“只不过有件事下官必须要告诉节度大人,如果下官没有猜错,应该有位大儒已经驾临咱们襄川府,此时就在城外……”
“什么?”
没等袁浩文把话说完,吕文忠就忍不住惊讶打断道:“竟有大儒在这时候驾临我襄川府?本节度怎么不知道?”
什么时候袁浩文这个知府的耳目,比他这个节度使还要灵敏了?
想到这里,吕文忠口气转缓,半真半假地质疑道:“袁老弟,你不是在开玩笑吓唬老哥我吧?”
“此事当真?”
“另外节度大人要印证的话也须得赶快,”
看吕文忠神情变幻不定的模样,袁浩文又轻轻加了一句:“如果之前下官感应的没错,文气共鸣发生的方位应该就在城东,这文气共鸣之中还充满了金戈铁马之气,很可能是大儒被逼出手导致的……”
“城东?”
吕文忠脸色顿时一变,那不正是靳军如今正在频繁活动的地区吗?
该死,不会是跟那些靳兵撞上了吧?
就算是无心入仕的在野大儒,那也都是拥趸无数,影响力惊人的人物,
要是这样的人物在他负责镇守的地面上遇险,甚至有个好歹,那后果……
毕竟身为手掌数万重兵的一方节度使,
退一万步讲,
至于说打胜?
他自己手下的兵有多少斤两他自己还不清楚,怎么可能是那些如狼似虎的靳兵的对手?
与其如此,还不如龟缩在城里等靳军自退呢,
一旦要是让一位大儒级的人物在他的地盘上出了事,那就不是朝廷怪罪的问题了,
当然在调动兵马的同时,他也没忘派人去向城中的另外几位入道文士去核实了一番,
“什么,靳军已经败了?还是一个年轻士子干的?”
不是说大儒吗?怎么又变成个年轻士子了?
“诗词鸣世,绝对是诗词鸣世,想不到我襄川府有此大幸,竟然涌现出这样的俊才!”
原来并非外来的大儒出手,而是本地涌现出了能够诗词鸣世的年轻大才!